第269章 日华宫 君子馆_我戾太子只想被废
白雪小说网 > 我戾太子只想被废 > 第269章 日华宫 君子馆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269章 日华宫 君子馆

  不久之后。

  河间王刘授与几名属国从官便率人赶了过来。

  河间郡守尉晨也与几名地方官员带着一直人马前来汇合。

 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。

  大汉太子在他们的辖区上办事,于公于私他们都得好生伺候着,尽全力协助太子将事情办的漂漂亮亮,否则便有渎职之嫌,事后无法向天子交代。

  “殿下请看。”

  尉晨还特意带来了一份河间国舆图,出发之前悉心为刘据指出,

  “河间郡城往东南方向,国内共有两县,一个名为交河县,一个名为候井县,两县虽然同在郡城东南,但互为东西之势,不可同时前往巡视,不知殿下这回要先去哪一个县,下官先命快马前去探路准备。”

  刘据并未作答,而是回头看向了依旧在闭目养神的郭玄子:

  “郭神君,不知你望见的气息位于何处?”

  “老身望见的气息在这个方向。”

  郭玄子睁开一半眼睛,抬起皱巴巴的手指向了东南偏东的方向。

  “那应该就是候井县了。”

  尉晨施了一礼,躬身道,

  “既然如此,下官便先去安排府衙官吏,骑快马前往候井县知会县令,提前为殿下安排住处,在全县境内搜寻殿下寻找的‘福星贵人’了。”

  “那就有劳尉太守了。”

  刘据还礼笑道。

  “殿下言重,不过是下官分内之事,理应竭尽所能。”

  尉晨又施了一礼,便快步向外走去操办。

  刘据又抬眼看向一旁的河间王刘授和他身后的一众属国从官,笑着道:

  “河间王,此次来回途径河间国,多亏了你悉心安排,今日便在此处辞别吧,待下回大祭你前往长安时,一定要去我的博望苑坐坐。”

  “殿下,这……恐怕不妥!”

  刘授闻言立刻诚惶诚恐的道,

  “殿下如今仍在河间国公干,孙儿身为河间王,却不始终陪伴左右为殿下效力,就算回头陛下不怪罪孙儿,世人不指责孙儿,孙儿也不能如此不通礼数,否则今后如何还有颜面再见殿下?”

  听着比自己只小了一两岁的刘授在自己面前一口一個“孙儿”的自称,说出来的话却又比许多官场老油条都成熟老练,刘据只觉得非常别扭。

  其实他在这个时候提出辞别,心中也有试探刘授的意思。

  毕竟如今“钩弋夫人”出现在了河间国境内,刘据自然有怀疑他参与其中的理由。

  不过仅凭目前掌握的情况,还远不能证明刘授参与了这件事,哪怕他此刻坚持一同前往候井县,也还是不能。

  毕竟参与的人,有可能为了避嫌而选择不在场,而没有参与的人,亦有可能为了吃瓜而坚持陪同……

  心中如此想着,刘据点了点头:

  “既是如此,那就只好再辛苦你一趟了。”

  “殿下这么说,实在是折煞孙儿了,孙儿先去安排一下,随后便与殿下的车马一同出发。”

  刘授躬身施了一礼,始终表现的谦逊有礼,老成稳健。

  随着刘授等一干人退下,刘据已经根据这些人方才的表现,在心里做出了一个初步的评估:

  郭玄子自不用说,她自提出“福星贵人”那一刻,就已经在刘据这里已经亮明了“狼人”的身份。

  河间郡守尉晨,刚才疑似与郭玄子打了个小配合,嫌疑略大。

  河间王刘授,虽然从头到尾都没有与郭玄子发生过任何形式的交流,但却拥有着与年龄不符的城府与处事,有待进一步观察。

  至于剩下的那些属国从官和地方官员,暂时还没有人进入刘据的视线。

  ……

  河间郡城与候井县城相距一百五十多里。

  如果是单人骑马赶路,一天时间赶到倒也不算是什么大问题。

  不过对于刘据这种规模不小、随行物品又多的车队而言,一天能走上一百里都算是强行军,不论是人还是马都将承受不小的负荷。

  而为了不错过“大运流年”,整个巡游队伍终归还是上了点强度,决定当天夜里也继续赶路。

  当然。

  刘据身为太子,肯定不用亲力亲为,只是躺在马车上对付一晚的事。

  如此到了第二天早上。

  巡游车队距离候井县城终于只剩下了最后的三十多里路。

  刘据伸着懒腰从马车上下来活动筋骨的时候,早已等候多时的河间郡守尉晨立刻迎了上来,一脸喜气的报道:

  “殿下,好消息,有好消息!”

  “候井县令命人来报,昨日收到下官的命令之后,候井县上下官吏立即组织人手连夜在县内搜寻打探,总算于几个时辰前找到了一名疑似‘福星贵人’的女子,只等殿下与郭神君前去验证了!”

  “哦?我说方才怎么在车里听见了喜鹊叫声,原来是尉太守来给我报喜了!”

  刘据心中一点也不意外,却还是露出一副极为惊喜的神态,转而又笑呵呵的问道,

  “尉太守可知这名女子姓甚名谁,又是哪家的女儿?”

  “虽暂时还不知具体的身份,但据候井县令报称,此女方方面面都与殿下正在寻找的‘福星贵人’极为相符。”

  尉晨陪着笑躬身道。

  方方面面?

  刘据对尉晨的怀疑立刻又多了几分。

  不知他说的“方方面面”究竟是哪些“方方面面”,反正在刘彻的诏令中,就只提到了“福星贵人”的两个特征,一个是女的,一个是握拳。

  至于手心里握着的玉钩,还有刘据提出的那些比较苛刻的附加条件。

  则只有刘据自己和当时在场的郭玄子才知道。

  不过刘据并未当场对尉晨提出质疑,只是不动声色的笑道:

  “那真是太好了,若此女真是我要找的‘福星贵人’,待回了长安之后,我定当亲自在我父皇那里给尉太守和候井县令表上一功。”

  “殿下言重了,这都是下官应该做的,怎敢向殿下邀功?”

  尉晨脸上的笑意顿时更胜,连连谦虚说道。

  正说的话时候。

  “咯嘚哒!咯嘚哒!”

  一串马蹄声由远而近,附近的期门武士闻声望去,却并无一人上前阻拦。

  因为来者不是旁人,正是刘据的表哥卫伉。

  “尉太守,我有些事需要处置……”

  刘据只看了一眼,便对尉晨歉然一笑。

  尉晨自然听得出刘据什么意思,当即躬身对刘据施礼:

  “殿下的事要紧,下官就先行告退了。”

  待尉晨离去,卫伉也刚好到了近前,在几丈之外便颇为自觉的翻身下了马,随后一路小跑着来到刘据身边,压着声音说道:

  “殿下,可否去车上细谈?”

  “有大收获?”

  “倒也不能说是什么大收获,只是前日受殿下指点之后,我昨日探得了一些情报,仔细分析之后忽然产生了一些顾虑……”

  “先上车。”

  刘据做了个噤声的手势,拉着卫伉重新回到了马车上。

  这一路上都是郭振亲自为刘据赶车,这是个绝对的自己人,自然不怕走露了消息。

  上了马车之后,卫伉方才从怀中套出两卷简牍,一边交给刘据查看,一边继续压着声音神色郑重的道:

  “殿下命我去查河间郡守和河间王的背景,果然有先见之明。”

  “河间郡守尉晨倒还好说,单从身份背景看不出什么不对的地方,但河间王刘授这一边,殿下却需多加留意。”

  “刘授的曾祖,是第一任河间王刘德。”

  “刘德其人殿下应该有所耳闻,他是孝景先帝的次子,废太子刘荣的胞弟。”

  “当年孝景先帝废刘荣立当今陛下,刘德仍为河间王,后来当今陛下登基,刘德遍游鲁燕赵魏,寻觅儒家经典,又广招天下儒家学士,修筑日华宫、君子馆,置客馆二十余区予以厚待。”

  “一时间刘德贤明爱才的名声远扬天下,各类儒学雅乐经典之量胜过未央宫,关东诸儒竞相投奔献书,河间国也成为了礼乐之邦和儒学文化的中心繁荣之地,就连长安也无法比拟。”

  “再后来当今陛下‘独尊儒术,抑黜百家’。”

  “刘德亲自上京献上典藏的儒学雅乐经典,当今陛下策问儒学,刘德亦辄对无穷。”

  “然陛下虽在表面上对其大加赞赏,还亲自把盏钦命赐酒,赐予金帛奖赏,但私下却告诫他‘汤以七十里、文王百里,王其勉之’。”

  “刘德明白了陛下的意思,这是在斥责他想效仿殷商汤王和周文王姬昌,以诸侯藩王身份,觊觎大汉神器!”

  “随后刘德回到河间国,终是心灰意冷,纵酒听乐,短短四月之后便一命呜呼。”

  “刘德薨后,国内儒士群情激奋,纷纷为刘德叫屈,有人立誓要为他讨回公道,要为儒家正名,不过也只是喧闹了一阵,便不了了之了。”

  “然而自此之后,刘德在位时招揽的儒家学士始终是河间国的上宾,如今河间王已经袭了三代,到了刘授这一代,除了几名已经老死的大儒,依旧是铁打的儒士,流水的河间王,国内教化礼乐,祭祀大事,皆由这些儒士主持,刑律断案亦是如此,就连郡守县令与朝廷任命的国相,诸事依旧需要向国内儒士请教,否则便难以服众,寸步难行……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gbaix.com。白雪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gbaix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